未建立明确产品追溯体系 燕窝业错失新年财

时间:2014-02-10 14:02:25 点击: 【字体: 收藏

 

(新山28日讯)中国政府自去年圣诞节起开放符合资格的大马燕窝产品进口,惟我国还未建立明确的产品追溯体系供业者参照,国内燕窝业者仍未摆脱困境,错失发新年财的机会。 

    经历数年禁令,大马燕窝业终于在去年12月25日接获来自中国政府的好消息,凡符合中方出口条件与资格的大马燕窝产品,可从当天开始立即出口中国。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去年12月25日在官网发布“关于进口马来西亚燕窝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正式宣布批准符合“进口马来西亚燕窝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大马燕窝产品进口。
 
    依据中方提出的要求,除了燕屋及加工企业被要求注册之外,从燕屋到出口的燕窝都要具追溯系统,燕窝产品也要有证书。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所公布的“进口马来西亚燕窝产品检验检疫要求”中,阐明了“输华燕窝产品加工企业应当建立从燕屋到出口的燕窝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可追溯,并在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召回相关产品”的条件。
 
    没规定须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会前会长拿督马兴松早前向《南洋商报》表示,该追溯体系没规定必须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
 
    他当时解释,无论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或条码(barcode)系统,只要该系统可证明能在第一时间追溯至燕窝出处,例如来自哪家洗燕厂及燕屋,即被视为符合追溯条件。
 
    随着中方的上述指令发布至今约一个月时间,本报记者探听到,本地燕窝业仍没因中方的这项好消息而立即受益,业者仍无法走出低潮期。
 
    柔佛州燕窝商公会会长●颜忠发:追溯体系未设好
 
    马来西亚柔佛州燕窝商公会会长颜忠发受询透露,中方去年底已允许符合资格的燕窝产品进口中国,但是,业者还未能将燕窝产品出口到该国,关键原因是大马当局至今没设立好有关追溯体系。
 
    他说,有鉴于此,大马燕窝业者都只能抱持观望态度。
 
    他抱怨,本身不解大马当局为何将有关建立燕窝产品追溯体系的工作复杂化,不仅令官员本身难做,也造成业者的不便。
 
    他建议,有关当局其实可以参考我国现有的药材、保健品追溯体系,根据有关体系,燕窝业者只要在本身产品上打印货物批次编码即可,程序简便。
 
    他说,假设产品出现问题,当局只要按照有关编码就能查出产品来源。
 
    颜忠发指出,燕窝产品追溯体系还没建立,本地燕窝业者迟迟不能出口产品,这次华人新春期间,错过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商业良机。
 
    他认为,燕窝价格与市场供需有关,目前燕窝价格偏低,需要一段时间等待市场恢复,燕窝才有好价钱。
 
    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商公会顾问●黄贵文:未拟作业指南细节
 
    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商公会顾问黄贵文受询指出,虽然中方提出燕窝产品出口中国的大方向条件,可碍于我国政府当局在执行上,至今还未拟出燕窝业相关作业指南的细节内容,以致业者完全毫无头绪,不知如何着手。
 
    他提到,中方要求大马燕窝业设有一个产品追溯体系,保障中国市场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可是,大马当局在这方面没给予明确的作业规范,有关追溯体系未建立,令本地业者无所适从。
 
    他举例,关于产品追溯体系,包括燕窝产品的包装,这涵盖中英文注明的产品名称、产品重量等步骤,大马当局没有拟出追溯体系,业者不了解要怎样执行有关生产作业。
 
    黄贵文抱怨,整体来说,中方已就开放进口大马燕窝产品资格拟出大方向,我国只需拟定有关出口操作的细节规范,包括设立追溯体系、包装步骤程序等,只要解决这类技术问题而已,不用花很长时间。
 
    官员不积极处理
 
    关于大马燕窝业者处境,黄贵文表示,大马官员处理出口燕窝到中国事宜的不积极态度,从去年圣诞节至今近华人新春约一个月,业者还不能将产品出口到中国。
 
    他指出,目前大马燕窝业者的市场局限在马新两地,最近都在低价抛售产品套现,短期内,燕窝价格仍无法回升。
 
    仅8加工厂获中方认证
 
    同时,黄贵文受询透露,目前大马只有8家燕窝加工厂获得中方认证通过,获准出口产品到中国,即使如此,有关加工厂在出口事宜面临限制。
 
    按照中方提出允许大马燕窝产品进口的其中一项条件,燕屋与加工厂应经大马主管部门注册,并向中方报备,而大马燕窝加工厂还须向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CNCA)注册。
 
    他说,上述8家加工厂获认证,中方清楚掌握这些加工厂的生产线规模与平均产量,一旦有关加工厂的产量过高,中方会因担心其中有产品来源不明或来自追溯体系以外,而拒绝该批产品进口中国。
 
    他提到,大马仅有8家受中方认证的燕窝加工厂,也因为生产线规模与人力限制,而难以为来自大马各地的毛燕加工。
 
    加工生产程序繁琐
 
    他说,从毛燕到燕窝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是非常繁琐的一道程序,并需要一定的人力去完成,如此,有关燕窝加工厂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数量也不多,平均1间加工厂每月出货量仅200到300公斤左右。
 
    申请卡住没下文
 
    据本报了解,大马国内约有6万多燕屋。
 
    询及大马燕窝加工厂申请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认证的情形,黄贵文透露,按程序,燕窝加工厂首先要向农业部争取获得推荐,然后中国当局会派官员来马实地视察,以进行审核是否认可有关加工厂。
 
    他说,国内有很多燕窝加工厂向农业部提出申请要求获得对方的推荐,可是申请就卡在这关没有下文。
相关文章